“暴雨夜住進鎮(zhèn)上的飯店,有熱水澡、空調和Wi-Fi,比酒店還舒心!”6月24日,鸕鶿渡鎮(zhèn)村民習麗新在離開轉移安置點瑤瑤飯店發(fā)出感慨。面對強降雨考驗,桃江創(chuàng)新將飯店、賓館、民宿、敬老院等場所納入應急體系,通過“平急兩用”模式,讓臨時安置點升級為“溫暖港灣”,破解了轉移群眾“留不住”的難題。

鸕鶿渡鎮(zhèn)鎮(zhèn)村干部上門動員群眾轉移 胡衛(wèi)紅 攝
6月20日晚上,暴雨如注,鸕鶿渡鎮(zhèn)千工壩村的村民習麗新一家被緊急轉移。本以為要擠在簡陋的臨時安置點,沒想到全家被安排住進了鎮(zhèn)上的瑤瑤飯店,大家一住就是4天3晚。
前些天的強降雨讓地質災害防控壓力陡增。如何讓轉移群眾“轉得出、留得住”,成為基層防災的難點。桃江另辟蹊徑,將鄉(xiāng)村民宿、賓館、敬老院等場所納入應急體系:平時正常營業(yè),災時24小時內“變身”災民的安置點,既盤活了資源,又提升了安置質量。“當時把我孫女、兒子的房間都騰出來了,給這些村民住,讓他們住得開心、踏實,讓他們睡好。”瑤瑤飯店老板瑤瑤說。
鸕鶿渡鎮(zhèn)千工壩村村主任胡學兵說,“說實在的,過去的臨時安置點條件有限,群眾容易偷偷返回危險區(qū)。現在呢,條件這么好,大家都主動配合。”
從“臨時避險”到“舒適安置”。鸕鶿渡鎮(zhèn)依托民宿安置,采用“整合資源”“平急兩用”模式,不僅能解災時燃眉之急,降低工作難度,更以人性化服務贏得群眾支持配合。
鸕鶿渡鎮(zhèn)副鎮(zhèn)長熊思宇介紹,這次強降雨天氣,他們鎮(zhèn)上先后有59戶123名群眾迅速被分散安置到當地的3家民宿、1家飯店和1家敬老院,群眾的滿意度達98%以上。
目前,桃江已改造“平急兩用”飯店、民宿、敬老院12家,累計臨時轉移安置群眾569人。這場暴雨大考中,村里亮起的燈,既照出了基層治理的智慧,更暖了避險群眾的心。
“下一步,我們將持續(xù)完善‘平急兩用’建設項目的醫(yī)療救護、物資儲備、設施改造等功能,形成可復制的‘桃江模式’,為極端天氣條件下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筑起立體化防護網。”桃江縣自然資源局地質勘查股股長莫飛虎表示。
來源:縣融媒體中心 縣自然資源局 鸕鶿渡鎮(zhèn)
作者:胡衛(wèi)紅 傅建仁 吳習科
編輯:劉琦
本文為桃江新聞網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adahuub.cn/content/646940/61/150818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