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以勞動教育撬動五育?怎樣讓勞動教育成為學生終身發(fā)展的基石?近年來,桃江縣教育局圍繞勞動實踐,積極探索創(chuàng)新,不斷豐富活動載體,搭建活動平臺,引導各學校立足校園文化,因地制宜開展勞動教育,推動勞動教育常態(tài)化、可視化,讓校園勞動教育基地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。

武潭鎮(zhèn)八一小學勞動教育基地一角???胡衛(wèi)紅 攝
9月20日上午9點,走進武潭鎮(zhèn)八一小學的校園勞動教育基地,70塊菜土整齊有序,其中,42塊種植10余種時令蔬菜,另外28塊種植有近30種野生中藥材。在蔬菜種植區(qū)一側,該校6年級73班的學生正在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,大家有的在菜地里扯草,有的在摘蔬菜,還有的學生在勞動老師的指導下,開挖菜土,施肥播種。“挖土時,我手上磨出了水泡,不過能吃到自己種的蔬菜,比得個‘優(yōu)’還高興!勞動課中,我還結交到了很多和我一樣愛好勞動的同學,這樣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我們特別喜歡。”該校6年級73班的薛奕軒同學開學地說。
從2020年開始,武潭鎮(zhèn)中心學校創(chuàng)導全鎮(zhèn)各中小學校利用校園里的一些閑置地,整理成一塊塊菜園,用于學生的課外勞動教育。同時,多方籌措40余萬元資金,用于全鎮(zhèn)校園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。目前,武潭鎮(zhèn)已有10個學校建起了勞動教育踐基地,開辟了260余塊菜土,讓學生、特別是留守兒童在勞動中開闊視野、放飛自我。

武潭鎮(zhèn)三板橋小學勞動教育基地一角???胡衛(wèi)紅 攝
在石牛江鎮(zhèn)芙蓉學校的勞動教育基地,老遠就聞到美食的氣息,孩子們正在這里野炊,9口柴火大灶“火力”全開,學生洗菜燒火、備菜烹飪,個個爭當“廚王”。忙碌近兩小時后,老師、家長代表和學生同席“干飯”,雖然“黑暗料理”不少,但聚餐的歡樂慰藉著留守兒童的心。
近年來,在校園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的過程中,桃江縣教育局鼓勵各中小學校統(tǒng)籌自有財力,多種形式籌措基地建設資金,不少學校通過借力社會資本,賦能勞動教育發(fā)展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據(jù)初步統(tǒng)計,全縣146所中小學校,共建成勞動教育基地55個,其中,校內勞動教育基地52個,校外勞動教育基地3個,涉及種植、手工、非遺文化等多個類型。針對大部分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比例超過60%的實際情況,各校在勞動基地建設和勞動課程開發(fā)中,注重體驗性、互動性、多元性,培養(yǎng)留守兒童的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,潛移默化關心留守兒童,從源頭上減少其心理問題,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,勞動創(chuàng)造美好生活在各校蔚然成風。

縣教育局局長石敬陽接受記者采訪??胡衛(wèi)紅 攝
“下階段,我們將以‘立德樹人’為根本任務,繼續(xù)落實德智體美勞‘五育’并舉,高舉‘以勞育德’‘以勞樹人’旗幟,筑牢新時代中國特色勞動教育的‘文化之魂、課程之魂、價值之魂’,為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重要支撐。”縣教育局局長石敬陽表示。
來源:縣融媒體中心 縣教育局
作者:胡衛(wèi)紅 蘇依依
編輯:劉琦
本文為桃江新聞網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adahuub.cn/content/646743/65/130744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