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.芭蕉叢下美人

庭前翠裊拂華裾①,最鐘情,是彼姝。金蓮②款蹙③掩羅襦④, 頻剪破,作行書。
油幢幡⑤纛⑥影兒疏,臨風景,有詩無?去后隔窗搖綠扇,驚雨滴,夢魂孤。
【注釋】
①華裾,指華美的服飾。
②金蓮,這里指女子的小腳。
③款蹙,指動作快慢適度。
④羅襦,綢制短衣。
⑤油幢,張掛于舟車上的油布帷幕,或指有油布帷幕的車子。
⑥纛,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。

▲鐘健 書
【鑒賞】
心上之人遠去,眼前全無蹤影,即使風景再好,也無心欣賞。“驚雨滴,夢魂孤”,思念之情躍然紙上,“雨滴”其實就是“淚滴”。芭蕉色澤渥綠,葉子碩大輕盈,形態(tài)美麗優(yōu)雅,惹人歡喜;然而芭蕉新葉不展,最是惹人心,因卷葉不展,常在詩詞中以喻愁心不展。高大叢生的芭蕉下,美人移步款款,又頻頻剪破那些她自己寫下的文字,這又是為何呢?原來是她心中牽掛著人,那人卻不在身邊,而是出征在外,空留她獨自在此,倚身窗畔,看庭前芭蕉,聽雨打芭蕉。眼前有景,心中有情,筆下可有詩?有吧,只是她愁心不展,欲道不盡,卻又欲訴還休,只在點點滴滴的雨聲中,驚醒了孤寂夢魂。《禮記·樂記》云: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”雨打芭蕉,本身并無憂愁可言,只有懷有傷心事的人,聽到這聲音,才會觸景生情,正如元代徐再思《水仙子·夜雨》詞中所寫的“一點芭蕉一點愁”。
來源:桃江縣桃花江文化研究會
編輯:莫斌